蜗牛学苑“AI模型训练与智能体开发特训营”圆满结束!
AI模型训练与智能体开发特训营
盛夏七月,蓉城汇聚AI星火
上周一(7月14日),由四川省计算机学会与成都蜗牛创想科技有限公司(蜗牛学苑)联合主办的“AI模型训练与智能体开发特训营” 在成都高新区孵化园5号楼圆满举办! (钟勇老师开班致辞) 本次特训营为期五天(7月14日-7月18日),由蜗牛学苑创始人兼CEO邓强和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饶云波担任主讲老师。活动中汇聚了来自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老师,以及联通技术研发中心的资深研发工程师,共计十多位教育界与产业界的朋友,共同开启一场深度聚焦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的实战研修之旅。 (邓强老师日常授课)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特别是大模型(LLM)和智能体(AI Agent)的迅猛发展,正深刻重塑着教育模式和产业形态。本次特训营正是响应这一时代需求,旨在通过精心设计的系统化、高强度实战训练体系,助力参训人员深度掌握大模型私有化部署、智能体开发等关键技术,全方位提升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实践教学能力、项目开发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饶云波老师日常授课) 本次特训营课程设计聚焦前沿、突出实战,内容涵盖了当前AI领域最炙手可热的核心技术与应用方向: 大模型基石:从大模型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场景与案例分析入手,深入讲解并实践大模型私有化部署,为高校安全、可控地应用AI技术奠定基础。 计算机视觉实战:覆盖深度学习平台搭建、经典模型(如MNIST、Yolo)训练与实现、CNN核心原理与应用(口罩检测、人脸表情识别)、数据标注工具labimg使用与文件转换等全流程技能。 自然语言处理精要:深入探讨NLP基础、词向量与词嵌入,并通过TextCNN、RNN实现垃圾邮件分类,以及利用RNN进行唐诗生成,体验语言模型的魅力。 大模型微调与智能体开发: 核心环节包括大模型全量微调原理、高效参数微调技术(PEFT)、检索增强生成(RAG)技术、AI智能体(Function Calling, MCP技术)开发,并通过“在线智能客服”、“AI智慧课堂”、“AI智能导游”等真实项目进行实战演练。 拓展视野: 探讨物联网与嵌入式AI原理,分析智能硬件(如智能驾驶、AI眼镜)应用案例,拓宽技术应用边界。 本次参训者构成体现了鲜明的“产学融合”特色。高校教师带着提升教学、科研和课程建设的需求而来,企业研发工程师则着眼于技术落地与前沿探索。这种多元背景的交流碰撞,为特训营注入了更丰富的视角和更务实的探讨氛围。特训营不仅是一个学习平台,更是一个促进高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紧密连接的桥梁。 (技术分享罗老师) 特训营的最后一天(7月18日),大家驱车前往坐落于兴隆湖畔的中科院成都信息研发中心。作为四川省计算机学会的理事长单位,中科院计算机应用研究所专门安排了技术专家带领我们此次参训的高校讲师和企业工程师,参观了中科院信息技术的品牌展示中心,悉心讲解了中科院成都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科技国家队”的发展历程,回顾了从传统的信息技术到AI智能时代,产品的升级迭代,以及如何通过自主研发解决了核心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尤其专门介绍了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的核心产品,比如话筒、投票箱、选举器等产品的更新迭代,以及AI人工智能在其中的应用,让学员们大开眼界,小小的话筒和普普通通的投票箱也是由AI的算法和视觉识别来做技术支撑的。参观中,还展示了很多AI人工智能与我们生活、政务、医疗、建筑等行业的深度应用,将本次AI智能体开发从技术培训,到行业的应用,有了更加直观、落地的场景复现,学员们听得非常专注,纷纷表示收获良多,这些应用场景的展现,帮助大家对于这次课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随后在四川省计算机学会的会议室,大家进一步对于各自的行业领域和岗位中对于AI应用的技术瓶颈,和本次课程对于他们的触动和感受,以及本次课程对于未来的技术攻坚会有什么样的帮助轮流进行了分享和讨论。 结束了大家激烈的讨论之后,由四川省计算机学会秘书长钟勇老师和蜗牛学苑CEO邓强老师为大家共同颁发了结业证书。为本次高强度的学习之旅画上圆满的句号。 同时,在最后的临别交流中,各位高校老师和工程师给予了本次培训高度的评价和赞赏,有的老师说,这次学习补充了很多以前的知识盲区,在学习中正好学以致用,边上课边不断地完善修改自己的技术论文;还有的老师说,以前参加过多次企业举行的高校师资培训,但大多是针对产品业务的培训,真正像我们蜗牛学苑这样,只讲技术,只讲落地方案,诚意满满、干货满满的培训,是第一次,也希望以后有很多次;还有的老师非常感谢、也很意外我们能够无私地分享本次培训的所有文档、代码和视频,便于他们反复地学习和消化,真正能够将培训的效果持续化、扩大化,希望我们以后能多多举办这样的培训,帮助他们不断地突破技术瓶颈。本次培训已圆满落幕,参训学员们的认可也让我们倍感欣慰,蜗牛学苑也将更加坚定地走技术分享、教育分享的道路。
圆满结束 WONIUXUEYUAN 我们相信,通过本次培训这样的深度赋能,参训教师们定能将所学所感融入未来的教学、科研与项目中,培养出更贴近企业需求的AI人才;企业技术人员在获得了扎实技术支撑的同时,也可将本次积累的经验直接迁移至工作项目场景中,加速AI技术落地。 蜗牛学苑,与教育者和产业人并肩,共拓AI新边疆!